行业动态

高压电缆高频局放带电检测30问

2025-09-24

1.问:高压电缆敷设在地下管廊里,检测时信号总是很弱,根本测不准,这是为啥?

答:地下管廊空间封闭,信号容易被管壁、泥土吸收,就像声音在密闭的小房间里会被墙壁削弱一样。而且管廊里可能有其他电缆的干扰信号,叠加后更难捕捉到真实的局放信号,导致检测结果不准。

2.问:检测时发现,同一根电缆不同位置测出来的局放值差别特别大,有时候高有时候低,这是怎么回事?

答:这可能是电缆本身的状况不均匀” 导致的。比如有的地方绝缘层薄一点、有的地方有微小损伤,局放信号就会不一样;另外检测时探头和电缆的接触松紧度不同,也会像用不同力度贴耳朵听声音一样,听到的 信号大小” 有差异。

3.问:变电站附近的高压电缆,检测时总是有很强的干扰信号,怎么都过滤不掉,该怎么办?

答:变电站里的变压器、开关等设备会产生大量高频干扰,就像在菜市场里说话,周围噪音太大听不清。可以试试调整检测频率,避开干扰最严重的频段,或者用带抗干扰算法” 的仪器,就像给耳朵装降噪耳机,过滤掉大部分无用噪音。

4.问:冬天低温环境下检测高压电缆,仪器经常报错,检测数据也不稳定,这是低温的问题吗?

答:大概率是低温影响了仪器和探头。低温会让仪器内部电路反应变慢,就像人冬天手脚僵硬不灵活;探头的灵敏度也会下降,比如超声波探头在低温下听声音” 的能力会变弱,导致数据不准或报错,建议给仪器做好保温,待仪器预热稳定后再检测。

5.问:高压电缆有接头部位,检测时总怀疑接头处有局放,但信号和其他部位差别不大,没法确定,这该怎么判断?

答:电缆接头是局放的高发区,但接头处的绝缘结构特殊,信号可能被接头的金属外壳屏蔽,就像声音被隔音罩挡住一样。可以换用专门检测接头的 高频电流探头,套在接头的接地线处,直接测接头内部的电流信号,更容易发现问题。

6.问:检测长距离高压电缆(比如超过 10 公里)时,信号传到末端就变得特别弱,几乎检测不到,这是正常的吗?

答:正常,这是信号的衰减效应。就像声音传得越远越小一样,高频局放信号在电缆里传输时,会被绝缘层吸收、被电缆金属屏蔽层反射,传 10 公里后信号可能已经 弱到仪器看不见” 了。可以分段检测,在电缆中间的接头箱处加测,减少信号衰减的影响。

7.问:有时候检测高压电缆,明明仪器显示有局放信号,但反复检测几次又消失了,这是假信号” 吗?

答:可能是间歇性局放,不是假信号。就像水管偶尔滴一滴水,不是一直滴,电缆里的微小缺陷可能只有在电压波动(比如用电高峰期电压稍高)时才会产生局放,电压稳定后就不放电了。可以在不同用电时段多测几次,或者用 长时间监测模式,等信号再次出现。

8.问:高压电缆敷设在水里(比如跨江电缆),检测时探头没法直接接触电缆,该怎么测局放?

答:水里的电缆没法直接贴探头,就像隔着玻璃听声音。可以用水下超声波探头,贴在电缆的保护管上,通过保护管传递局放产生的超声波信号;如果是裸露在水里的电缆,也可以用特高频探头在水面上方检测,捕捉局放产生的高频电磁波,不过要注意防水,避免仪器进水。

9.问:检测时发现,仪器显示的局放值忽高忽低,但电缆本身没有明显故障,这会不会是仪器坏了?

答:不一定是仪器坏了,可能是环境干扰不稳定。比如检测时旁边有汽车经过(汽车点火会产生高频干扰)、或者有手机信号靠近,都会让干扰信号忽强忽弱,导致局放值波动。可以先关闭周围的干扰源,或者把仪器放在远离电子设备的地方,再测一次对比结果。

10.问:新敷设的高压电缆,按理说不该有局放,但检测时却测出了一定的局放值,这是哪里出问题了?

答:新电缆也可能有隐性问题。比如敷设时不小心刮伤了绝缘层,或者接头制作时没处理好(比如有微小气泡),都会产生局放;另外新电缆的 绝缘层还没完全稳定,刚开始通电时可能有微弱的 极化放电,可以通电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测,如果局放值下降,大概率是极化放电,不用太担心。

11.问:高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有破损,检测时会不会影响局放信号的准确性?

答:会的,金属屏蔽层破损就像隔音墙有个洞,局放信号会从破洞里跑出去,导致仪器测到的信号变弱,甚至测不到,容易漏判故障;同时外界的干扰信号也会从破洞里 跑进来,让检测结果不准。检测前最好先检查屏蔽层,对破损处做好标记,检测时重点关注附近区域。

12.问:检测时用不同品牌的高频局放仪器测同一根电缆,结果差别很大,有的显示有局放,有的显示没有,该信哪个?

答:不同品牌仪器的灵敏度、抗干扰能力” 不一样,就像不同品牌的耳机,有的对低音敏感,有的对高音敏感。可以找一台经过 专业校准” 的仪器(比如送计量院校准过的)做参考,用它的检测结果做对比,同时查看不同仪器的检测参数(比如频率范围、增益),尽量调整到一致后再测,结果会更接近。

13.问:高压电缆在通电运行时温度很高(比如夏天超过 60℃),检测时探头贴在电缆上会发烫,会不会影响检测结果?

答:会影响探头的灵敏度。大部分探头的正常工作温度在 - 10℃-50℃,超过 60℃会让探头里的元件 中暑,比如超声波探头的压电陶瓷片在高温下 震动能力” 下降,测到的信号会变弱;仪器本身也可能因为高温出现数据漂移。可以等电缆温度稍微降下来(比如晚上用电低谷时)再测,或者用带 高温防护” 的探头。

14.问:检测高压电缆时,怎么区分电缆本身的局放信号” 和 附近其他设备的干扰信号

答:可以用信号溯源法。先把探头移到远离电缆的地方,测一下环境干扰信号的大小和特征(比如频率、波形);再把探头贴在电缆上测,对比两者的差异,如果电缆上的信号和环境干扰信号差别很大(比如频率不同、波形有规律),大概率是电缆本身的局放;如果几乎一样,就是干扰信号。

15.问:高压电缆有中间接头,检测时接头处的局放信号和电缆本体的信号混在一起,没法分开,该怎么单独判断接头的情况?

答:可以用局部屏蔽法。用金属板把接头周围稍微屏蔽一下(不要完全挡住,避免影响散热),减少电缆本体信号的干扰;再用高频电流探头套在接头的接地线两端,分别检测,因为接头的局放电流会通过接地线传递,这样能更精准地捕捉接头本身的信号,相当于 只听接头的声音

16.问:检测时仪器显示局放值超标,但停电后用离线检测仪器测,又没发现问题,这是带电检测的误判” 吗?

答:不一定是误判,可能是带电状态下才有的局放。比如电缆在带电时,绝缘层会承受高电压,微小缺陷会被 激活” 产生局放;停电后电压消失,缺陷不放电了,离线检测自然测不到。这种情况可以多做几次带电检测,观察局放值的变化趋势,如果持续超标,还是要重点排查电缆缺陷。

17.问:高压电缆敷设在桥架上,周围有很多其他低压电缆,检测时干扰信号特别多,怎么才能减少干扰?

答:可以从空间和频率” 两方面入手。空间上,把检测探头尽量靠近高压电缆,远离低压电缆,就像离说话的人越近,越容易听清;频率上,调整高频局放仪器的检测频率,避开低压电缆产生的干扰频率(比如低压电缆的干扰多在几十 kHz,可把检测频率调到几百 MHz),减少干扰叠加。

18.问:检测新手操作高频局放仪器时,总不知道该把探头贴在电缆的哪个位置,贴紧还是贴松,有没有简单的判断方法?

答:有个信号最大化原则。先把探头轻轻贴在电缆上,慢慢移动探头,同时看仪器屏幕上的信号值,找到信号最大的位置(大概率是局放可能存在的地方);然后稍微调整探头的贴紧力度,直到信号值稳定(不要太用力,避免压坏电缆或探头),就像贴耳朵听声音,找到听得最清楚的位置和力度。

19.问:高压电缆运行多年,绝缘层老化,检测时测到的局放值一直处于临界状态(没超标但也不低),该怎么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电缆?

答:不要只看单次局放值,要跟踪变化趋势。可以每月测一次,记录局放值的变化,如果局放值慢慢上升(比如每月增加 10%),说明老化在加剧,就像人生病后症状逐渐加重,需要提前更换;如果局放值一直稳定在临界值,没有上升,说明电缆还能继续用,但要缩短检测间隔(比如每半个月测一次)。

20.问:检测时遇到雷雨天气,仪器屏幕上全是干扰信号,根本没法检测,这是雷雨的影响吗?

答:是的,雷雨天气会产生大量雷电电磁波,就像天空中炸开的 高频干扰源,会直接影响高频局放仪器的检测,导致信号混乱。这种天气暂停检测,因为不仅检测结果不准,雷雨还可能对仪器和检测人员造成安全风险,等天气晴朗后再测。

21.问:高压电缆的终端头(连接变压器的部位)检测时,总是有很强的信号,但不确定是终端头的局放还是变压器的干扰,该怎么区分?

答:可以用距离对比法。先把探头贴在终端头靠近电缆的一侧,测一次信号;再把探头移到终端头靠近变压器的一侧,测一次信号;如果靠近电缆侧的信号强,靠近变压器侧的信号弱,大概率是终端头的局放;如果两侧信号都强,且和变压器运行时的信号特征一致,就是变压器的干扰。

22.问:检测时仪器的电池很快就没电了,尤其是在户外检测长电缆时,经常中途断电,有什么解决办法?

答:户外检测要提前做好电量规划。首先检测前把电池充满,同时带一块备用电池;其次把仪器的 非必要功能关掉,比如屏幕亮度调低、关闭实时波形显示(只保留数值显示),减少电量消耗;如果检测时间长,可以用便携式充电宝给仪器供电,就像给手机随时充电一样。

23.问:高压电缆埋在地下,上面有混凝土路面,没法直接接触电缆,怎么进行高频局放检测?

答:可以用非接触式探头。比如特高频探头,不用贴紧电缆,只要在混凝土路面上方(靠近电缆敷设位置)检测,就能捕捉到电缆局放产生的高频电磁波,就像隔着墙能收到手机信号一样;如果路面有检修井,可以打开检修井,把探头伸到井里靠近电缆的位置,信号会更清晰。

24.问:检测时发现,局放信号的频率和电缆的谐振频率” 一样,导致信号被放大,测到的局放值比实际大很多,该怎么处理?

答:这是谐振干扰,就像声音遇到共鸣箱会变大一样。可以调整仪器的 采样频率,避开电缆的谐振频率,比如原来用 100MHz 采样,改成 80MHz;也可以在探头和仪器之间加一个 衰减器,把放大的信号 调小,让检测值更接近实际局放值。

25.问:新手在解读高频局放检测报告时,只看局放值是否超标,不知道还要看什么,除了数值还有哪些关键信息?

答:除了局放值,还要看信号特征。比如信号的波形(是脉冲状还是连续状,不同缺陷的波形不一样)、信号出现的相位(比如在电压波形的正半周还是负半周,能判断缺陷类型)、信号的稳定性(是一直有还是偶尔有,能判断缺陷是否在发展),这些信息结合起来,才能更准确判断电缆的状况。

26.问:高压电缆在故障抢修后,重新通电检测,发现局放值比抢修前还高,这是抢修没做好吗?

答:有可能是抢修过程中引入了新缺陷。比如接头重新制作时,绝缘层没包好(有气泡或杂质),或者电缆在搬运时被刮伤;也可能是抢修后电缆的 应力分布变化,导致原来的小缺陷被激活。建议重新检查抢修部位,尤其是接头,必要时重新制作接头后再检测。

27.问:检测高压电缆时,仪器显示信号饱和,不管怎么调增益,数值都不变,这是怎么回事?

答:信号饱和” 就是仪器收到的信号 太满了,超出了仪器的处理能力,就像水杯里的水满了,再加水也装不下。可能是电缆的局放信号太强(比如有严重缺陷),也可能是探头离干扰源太近(比如靠近变压器)。可以把探头移远一点,或者调低仪器的增益,让信号 恢复到仪器能处理的范围

28.问:高压电缆敷设在山区,地形复杂,有的地方根本没法靠近电缆(比如悬崖边),怎么完成全段检测?

答:可以用分段 远程监测” 的方式。先把电缆分成几段,在能靠近的地方(比如山脚的接头箱、山顶的杆塔处)检测;对于悬崖边等无法靠近的段落,可以用 无线传输探头,把探头固定在电缆上,通过无线信号把检测数据传到远处的仪器上,就像用无线摄像头看远处的画面一样。

29.问:检测时发现,同一根电缆在不同时间检测(比如早上和晚上),局放值有差异,这是时间的影响吗?

答:可能是环境温度和电压的变化” 导致的。早上温度低,晚上温度高,电缆绝缘层的介损特性会随温度变化,影响局放信号;另外早上用电负荷低,电网电压可能稍高,晚上负荷高,电压稍低,电压变化也会让局放值波动。可以在每天同一时间(比如上午 10 点)检测,减少温度和电压的影响。

30.问:高压电缆的绝缘层里有水树老化(一种常见的老化现象),检测时能通过高频局放信号发现吗?

答:能,但水树老化产生的局放信号比较微弱,就像小声说话,容易被干扰掩盖。可以用 超高频检测模式(比如 300MHz-1.5GHz),水树老化产生的局放在这个频段的信号更明显;同时配合 相位分析,水树局放的信号多集中在电压波形的特定相位,通过相位特征能更准确判断是否有水树老化。


在线客服

关闭

微信

客户服务热线

19557160376

在线客服